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网
工院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

工院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聚焦人才自主培养的经验做法

发布者:  时间:2024-02-27 14:16:44  浏览:

本网讯 2024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走在教育强国大路上”专栏以《湖南工业职院紧盯制造业产业发展,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助推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为题,从“适时调整: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合作育人: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支撑:创新研发赋能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专题报道了学校聚焦人才自主培养的具体经验做法。

原文转载如下:

■走在教育强国大路上·聚焦人才自主培养

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版图中,“湖南”是一个醒目的关键词。

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座铀水冶厂……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儿女,为新中国建设创造过诸多“全国第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在湖南致力于打造的“三个高地”中,“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分量尤重。

繁盛的工业离不开技能人才作支撑,而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先天优势,更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必然选择。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湖南省内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也是助推湖南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引擎”。

巍巍麓山下,湖南工业职院师生正穿梭在课堂、实训基地,汲取着知识与技能;

湘江新区里,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智能制造园区。

两幕场景,在湖南长沙交汇,也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适时调整: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机械臂替代人工、不同车间的数据孤岛被打通、深度学习算法运用到产品质检、高能耗设备拥有“诊断分析师”……工厂的无人化、智能化已悄然发生。

“变化”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而变化的方向正是学校专业调整的“风向标”。

已经成长为湖南工业职院国家级实训基地高级技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的欧阳陵江,也曾是湖南工业职院的一名学生。

在欧阳陵江的记忆里,1999年他学习的是操作简易数控机床,后来设备经历了从国产新一代数控设备到智能高速五轴数控机床的变化……20多年来,设备的不断升级成为湖南工业职院更新专业内涵、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一个缩影。

湖南工业职院党委书记刘建湘介绍,湖南工业职院深入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瞄准湖南关键支柱产业,构建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如何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了解岗位人才需求?湖南工业职院的专业课教师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岗位监测员”。副院长李强介绍,为健全专业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调整机制,学校在产业园区和代表性企业共同设立企业岗位监测站,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毕业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新增、撤销、合并、调整等方法,设置与地区高端产业需求相匹配的新专业。“近些年,我们就增设了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生产线运行维护、新能源汽车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专业。”李强说。

专业方向明确后,课程、教师、培养方案如何配套?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何其文研究的就是课程组合的问题。

“课程集”应运而生。何其文解释:“我们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梳理典型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分类组合成各种模块化的‘课程集’,开发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体系重构与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就可以组合形成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何其文说。

“目前,学校40个专业可就业岗位范围覆盖湖南工业新兴产业链80%以上。”刘建湘说。

合作育人: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先进制造业升级,对学校相关专业点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从手到脑”的转变。过去师生的教学需要进行手工操作,现在则需要进行综合计算、复杂数控,这给专业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校企双方都在寻求更为紧密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育人”新模式应运而生——企业全程参与职业院校办学育人,校企双方共同培育高素质人才。

起初,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下单,学校培养。”李强说,“企业根据需求向学校‘下单’,学校根据企业需求组建订单班,学生毕业就能入企就业。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既有教师又有师傅、更注重技能传承的现代学徒制也逐渐发展起来。”

蓝思科技集团就在合作育人的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蓝思科技集团人才发展总监隋明介绍,蓝思科技集团正大力推行“雏鹰计划”学徒制项目,在与湖南工业职院合作开设的“雏鹰计划”蓝思班中,已有131人入企,其中105人一年内晋升为线长和技术员,14人晋升为助理工程师,5人晋升为工程师。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发紧密,呼唤着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以形成战略性合作。“学校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湖南工业职院副院长谢希钢介绍,学校与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装备制造领先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10个,形成了“实训中心共建、课程体系构建、人力资源互培、技术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

湖南工业职院机械工程学院富纳工业视觉产业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在富纳工业视觉产业学院,一旁是机械设备实训基地,一旁是教学课堂,同时还有湖南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

“富纳工业视觉产业学院由学校与苏州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0万元联合组建,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五大方面协同,依据企业生产岗位、视觉‘1+X’证书技能点、技能竞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企业所需即学生所学,学生的适应性和动手能力大大提升。”富纳工业视觉产业学院教师曾鹏介绍。

在富纳工业视觉产业学院里,谢飞有着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门口写着湖南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谢飞时,他正带着学生们操作仪器。既是公司教师,又是富纳学徒班2021届毕业生的谢飞,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企业骨干的转变。

谢飞的经历,正是湖南工业职院众多毕业生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湖南工业职院现代学徒制、委托订单培养等学生占全校在校人数的40%,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超过92%,就业满意度超过9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75%以上。

为确保校企合作可持续落地落实,湖南工业职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拥贤介绍,学校成立校地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教务处、招就处、人事处、科技处、继教院等5个职能部门牵头,成立专业建设、就业实习、师资队伍等5个工作组,分别牵头推动产业对接专业、生产制造对接就业实习、工匠对接名师、创新发展对接科学研究、职工培训对接继续教育等对接工作任务,促进了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陈拥贤介绍,学校还出台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二级学院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主体,学校与二级学院签订校企合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各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与奖惩挂钩。

人才支撑:创新研发赋能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得以建立起来,打破了以往教育链和产业链脱节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覆盖范围更广、联系更为紧密的产教融合平台,研发与创新摆在了眼前。

中联重科投资千亿在长沙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产线升级带来了大量现场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中联重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的产线升级亟须制定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标准、培养方式以及考核方法。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企业‘追’着要成果的情况。”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龚娟正忙着为中联重科现场工程师培养确定教材体系,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后续将制定出科学、规范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学校还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和弱项。学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联合华数智能、山河智能等企业立项的复杂薄壁精密零件智能柔性加工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效解决了复杂薄壁零件的高效生产、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问题,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

同时,学校还围绕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共建校企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现代工程机械关键共性基础工艺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高野轮毂电机研究所、工程控制软件研究中心等16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行业标准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获得各类专利720项。

研发的氛围也从教师影响到了学生。

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王志辉承担国家智能制造专项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王志辉指导谢栋、黄宁宣等学生获得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一等奖第一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肖静,指导“高导‘芯’材——开启芯片散热新时代”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改进制作工艺,自主研发高导热金刚石/铜散热产品。该技术产品的问世,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我国高功率芯片封装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应用体系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材料支撑。该团队在第九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获职教赛道创意组一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黎佳指导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王婧怡组建的蹑影追风团队,开展斜撑离合器研发,申请了7项知识产权,实现了技术突破,研制出系列产品,目前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达成合作。该项目在2023年12月初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获得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

“我们的毕业生80%以上就职于制造业知名企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5%左右。”刘建湘说。

“公司现有员工中,超过40%来自职业院校,其中湖南工业职院累计为公司输送人才2484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实现产品的精工制造,成为推动中联重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3年,湖南工业职院为企业培养输送了8000多名智能制造技术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高端紧缺人才,在支撑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7日第1版

版权所有: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网  湘ICP备05006001号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

邮编:410208 Email:HunangyAdmin@126.com